不能放任直播间“行医”乱象危害公众健康

日期:02-23 来源:未知

  标着“初级农产品”的药材,被直播间夸大为能治多种疾病的“神药”;身着白大褂的老人,配合着主播在一旁称药、打包——据2月21日《新华每日电讯》报道,近期,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养生类账号活跃在网络直播平台,违反国家规定暗中或违法“行医”,真假难辨,扰乱市场秩序,给消费者和患者带来危害。


  近年来,直播带货行业发展迅猛,许多质优价廉的地方土特产借此打开销路、涌向市场。但带货新赛道中也夹杂着一些善打“擦边球”的违法违规行为。把标有“初级农产品”的药材夸大为包治百病的“神药”,就是典型。

  众所周知,药材变为药品,需要程序严格的炮制加工过程,用于医疗实践更需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质检、审批与临床验证。同时,网上行医须有相关的资质。去年6月,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等九部门曾在《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》中明确提出,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、身份之便直播带货。但受市场红利驱使,一些直播间仍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公然“开方”或暗中卖药。

  为躲避平台审查和政府部门监管,违规行医卖药的直播间多采用词汇拆分重组、偷换药品概念、将功效转移至农牧产品或食品上等做法。比如,以“囊什么肿”拆分“囊肿”,以介绍农牧产品为名推销“散结汤”“姨妈汤”等自制药汤等。这些“药汤”不仅本身的卫生性、安全性堪忧,而且可能效果微乎其微,价格不菲,甚至可能耽误一些人的正常医治。

  直播间里的“行医”乱象,有着复杂的成因——主播见利忘义,平台监管缺位,商家打“擦边球”刻意躲避,患者病急乱投医等,其治理也需多方发力。比如,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结合网络销售的新形势、新特点,更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管措施,严格审查药品企业的网售资质、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;执法部门要加强对不法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打击力度,提高其违法成本;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直播等自媒体行为,引导医护人员通过短视频、直播等宣传相关医学健康知识,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指导;直播平台要履行好审核把关的主体责任,对直播间“行医”乱象早发现、早规制、严处理。

  同时,消费者和患者也要提高警惕、谨慎购药,要优先选择线下就医和实体药店,确需网络购药时也要查看网上药店是否具备相关资质,对诸如直播间违规行医卖药的情况,要积极监督举报。


上一篇:直播间买到瑕疵手镯 从业者:建议去线下品牌专营店购买
下一篇:青少年马背上遭“咸猪手” 上海奉贤检察万字建议书推动织密防护

联系我们:中侦之窗
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、由企业负责,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,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。